本社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

试论在强化基地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意义及其策略

摘要:体育课程是研究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在基础强化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意义及可预见性困难,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骨干生   基础强化基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课程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以下简称“骨干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的教学要求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其基础课程综合水平接近或达到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基本要求,增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使其在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英语、大学语文、信息技术、民族高等数学等六门课程,兼顾其他专业理论知识。[1]

可见,骨干基础强化基地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发展。高校体育课是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目前六所培训基地都没有开设体育课程,不利于骨干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在强化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 、开设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骨干生的兴趣爱好

在教育个性化观念指导下高校体育应体现出人文精神,更加人性化。[3]高校体育课程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骨干基础强化基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抢花炮、板鞋竞速、珍珠球、高脚马、舞狮、抛绣球、竹竿舞、打陀螺、顶鼓、民族舞蹈等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原本单一枯燥的体育课程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激发骨干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社会价值。民族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是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剥离和凸显出来的文化存在,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一定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各民族的价值取向,体现出各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对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5]

但是一直以来,多数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少数民族体育的原创性、自然性、真实性、民族性在逐渐削弱,很多民族体育项目濒临失传的窘境,如彝族的“三笙”、傣族的雄性孔雀舞等;苗族的上刀梯技术只掌握在少数的法师手里,没有形成正式的文化传播体系。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次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6]为此在骨干强化培训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继承和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较为系统的途径,有利于以更加规范的形式保存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有利于提高骨干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一种自然表达,是感情交流的媒介和符号。骨干强化培训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举办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望果节、白族的三月节等,展现各民族赛制、规则等制度文化和民族自信、民族审美等精神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关于民族历史、民族自然、社会环境、民族生活习俗、民族信仰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家共同参与活动,有利于各民族情感交流和融合,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

4.有利于提高骨干生的健康水平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明确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从而提高骨干生对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力。[7]有利于减轻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积极与其他民族学生互动交流,逐渐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归属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5.有利于减少学校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

放风筝、舞龙、踢毽、摔跤、拔河、跳绳、毽子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自民间,所需体育器材简单、价格便宜,所需场地要求不高,这可以减少学校对健身器材和体育场馆的投入费用,也相应地减轻国家与政府的负担。

在骨干强化培训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促进骨干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健康发展,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适应当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开设体育课程可预见的困境

1.缺乏教材的理论支撑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没有科学的教材理论作为指导,体育教学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体育教学系统性、教育性、科学性就会下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纷繁多样,没有统一的教材对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加以规范,可能导致有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得到充分重复练习和推广,而有些晦涩难懂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则完全被忽略。这可能造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不均衡发展,违背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初衷。

为此需要在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色和实现各民族的体育运动和谐发展之间取得统一,就需要对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编撰理论教材。

2.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是建立多元化的少数民族体育课程体系和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最活跃的中坚力量,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良好教学顺利开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体育老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体育项目技能和知识,但是缺乏对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缺乏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是骨干强化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程面临的重要难题。

3.有限的教学条件

运动场地是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虽然与现代体育运动相比,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运动场地需要费用投入较少,可其本身具有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运动场地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求较高,需要学校能提供种类齐全的运动器材,而学校往往提供的场地和器材种类等教学条件有限,直接导致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无法顺利开展。

 

三、克服困难的措施

在骨干强化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开创性的举措,必然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1.国家将开设体育课程落到实处

1)国家提供政策层面的保障

国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全国六所中央直属高校在对骨干预科生进行基础培训期间必须设置体育课程,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校体育课程体系,重视骨干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政策层面给予保障和监督。

2)国家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基础强化基地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程的重要前提是广大体育教师既要懂得现代体育科学知识,又要精通少数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所以建设一支具备少数民族知识强有力的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是顺利开展少数民族体育课程的必然要求。为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投入,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应重视民族体育科研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观摩会、研讨会、聘请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与交流,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体育教师民族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3)组织编撰少数民族体育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统一的理论作为支撑,体育工作开展将无章可循,出现混乱局面。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因此需要国家组织专门专家对众多的少数民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edu.cn

[2] 苏娟,陶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健康促进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6,27(6):99-100

[3] 刘涛.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8):79-81

[4]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23

[5] 陆盛华,卜爱华.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5

[6] 贾洪刚,毛世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2)

[7] 李晓甜,董菲.论体育课如何提升研究生健康素质[J].当代体育科技,2014 1

在线投稿

编辑验证

王编:253*****

陈编:272*****

姜编:218*****

马编:276*****

常编:181*****

张编:290*****

赵编:291*****

医药卫生| 工业化工| 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 期刊(杂志)快速发表平台